州文旅广议复〔2021〕第14号a类
州文旅广电局对州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第65号建议的答复
邹群等8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建议》收悉,感谢你们对湘西州非遗保护工作和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关心和支持,经广泛调研,听取各县市、相关单位意见后,现答复如下:
2010年,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挂牌,我州成为全国第6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十余年来,在文化和旅游部的亲切关怀下,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直接指导下,我州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扎实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具有湘西特色的保护模式和实践经验。2018年湘西州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集体,2019年湘西州成为第一批获批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今年5月,我州承办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全国31个省市区和新疆建设兵团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单位齐聚湘西,分享交流非遗保护经验成效。州委书记虢正贵同志出席活动并致辞,州委副书记、州长龙晓华同志代表建设单位接受第一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授牌。
为进一步做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保护传承湘西州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州文旅广电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做好相关工作:
一、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大对非遗资源的收集和整理。
1、2006年以来形成的普查数据共有非遗资源线索3200余项。四级代表性传承人和名录项目资料近千项。我们拟委托州非遗中心对历史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一方面将原纸质资料转录为电子档案,方便保存与利用;另一方面参照州档案局专业档案相关要求整理归档为标准化档案,达到入馆要求。
2、对濒危项目和重点项目继续实施数字化保护,并配合省厅做好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数字化保护。自2015年以来,我们已配合省文旅厅完成湘西苗族鼓舞等9个国家级项目、田仁信等7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苗族跳香等23个省级项目数字化记录工作。去年,我们又自主开展了苗族椎牛、土家族婚俗、苗族巴代3个项目数字化保护,今年拟完成老司城传说、湘西苗绣、苗族太阳会、土家族梯玛绝技4个项目数字化保护。在“十四五”期间,我们拟全面完成州级以上20个重点项目数字化保护,探索地区级项目数字化保护标准,形成一批珍贵的电子文档。
3、启动云上非遗馆(文化生态区展示馆)建设,构建“一网一馆一商城”非遗网络平台。针对以上两点工作所形成的电子资料,我们将在云上非遗馆进行传播和利用,云上非遗馆链接官方平台,提供我州四级非遗名录强大搜索引擎,并将采用vr技术实现网上虚拟馆参观导览。本项目在“十四五”期间将分年度构建,今年拟启动第一期基本框架建设,正式上线运营。
4、继续做好《神秘湘西》系列研究与出版。“十三五”期间,我们出版了湘西国家级非遗项目集粹丛书《神秘湘西》、《口述非遗——湘西州历史文化故事丛书》,并支持各项目保护单位以内部资料、公开出版物等多种形式编辑印制了《凤凰蜡染》、《湘西州传统医药丛书》、《踏虎凿花》、《辰河高腔》等书籍资料。今年,我们正拟定出版《神秘湘西》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同步图书,并支持花垣县编辑《花垣县苗族语言词汇注释》、《苗族民间传统文化丛书(第三辑)》,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形成以国家级项目为核心的一批《神秘湘西》图书资料集锦,为湘西非遗保存最多的文字资料。
二、进一步提高非遗传承队伍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非遗保护事业。
1、去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我州评选表彰了“十佳阵地”、“十佳单位”、“十佳活动”、“十佳工作者”、“十佳传承人”,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发了奖牌与奖金。我州还有2个单位和10名个人获全省非遗保护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自2016年开始,我们对州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为优秀的统一进行表彰,并增发20%传习补助经费。今后,代表性传承人考核与表彰将成为常态,并与其向上申报挂钩。
2、我州州级代表性传承人传习补助经费每人每年1.2万元,省级2.4万元,国家级4.8万元已基本落实。按照代表性传承人管理权限,本级政府负责本级代表性传承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经费由各县市自行解决,但因各县市情况不一,县级代表性传承人传习补助经费未能全面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各县市,加大向县市政府汇报力度,力争县级传习补助经费列入本级预算。
3、加大对传承人群培训,提升传承队伍素质。近年来,我们分次分批组织传承人群整建制参加江南大学、益阳工艺美术学院、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主办的服装、竹编、织锦研培。选送优秀传承人参加了北京服装学院、上海视觉学院、上海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的专题研习培训。吉首大学、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承办了6期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摆手舞蹈、蜡染、苗绣创意产品设计等研培班。涌现出了王金平、张春海、滕静蓉等一批优秀学员,他们通过研培学习,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技艺水平,更是与国际先进设计、营销思想接轨,成长为年轻一代中坚传承力量。今年,吉首大学还将举办湘西苗族民歌,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还将组织苗绣设计研习培训,持续为非遗传承人群增学养,拓眼界。
三、进一步优化资金投入,重点建设一批非遗传习阵地
1、进一步充实州非遗馆阵列布展,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为评估定级做好准备。经过近十年建设,全州已经形成了以州非遗馆为龙头,以县级非遗综合传习中心为骨干,以乡、镇、村传习所为基础的“四级”非遗传习基地体系。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展示馆(州博物馆非遗馆)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馆内设有固定阵列展和大师工作室,常年对外免费开放。今年,我们投入专项资金28万元,对非遗馆展厅和大师工作室进行了提质升级,开设了非遗体验课。下一步我们将探索非遗馆内部标准化管理体制,为十四五期间全国非遗馆评估定级做准备。
2、进一步指导州级传习阵地建设,重点支持28个国家级项目建设传承体验阵地。现全州已建设1个国家级生产性保护基地,21个州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55个州级非遗传习中心(所),投入建设资金3000余万元。下一步我们将以国家级项目传习阵地为重点,在确保硬件建设的前提下,侧重于支持其开展传承体验活动,使阵地发挥其应有功效,带动当地非遗传承保护,成为文化生态区建设的窗口和龙头。
3、指导各县市重点修缮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空间场所,形成活动地标。近年来,我们保护修复了四月八歌场、吕洞山祭祀台、八部大王庙、洗车河摆手堂等文化空间,并开展四月八、苗族赶秋、吕洞山祭祀、土家族舍巴日民族节庆活动。今年我们正在支持古丈岩头寨修缮跳香坪、花垣板栗村修缮赶秋场,并拟在疫情许可的情况下开展苗族跳香和赶秋活动。
4、实行区域性保护,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村、新型城镇化重点社区中非遗保护,建设非遗特色街区(社区、景区)。充分发挥非遗保护在乡村振兴、美丽湘西建设中的助推作用,指导县市开展了清明歌会(吉首)、苗族四月八(吉首、凤凰)、土家山歌会(保靖)、土家族舍巴日(古丈)、六月六苗歌会(凤凰)等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启动了老司城传说、湘西苗绣、土家族梯玛绝技、苗族太阳会4个项目数字化保护工作;组织开展隘口村、黄金村茶旅文化活动,排当村开秧门,河溪传统制醋技艺,排兄村苗鼓培训等传统村落(美丽乡村、乡村振兴重点村)内非遗传承展示活动。乾州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成为全省首批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竹山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
四、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制定完善法规政策。
1、加强非遗保护工作立法,启动《湘西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修订。鉴于我州《民保条例》是先于《非遗法》颁布实施的地方性法规,有诸多条款存在缺陷,我局已多次向州人大法工委、州政府法制办递交《民保条例》修订申请。十四五期间,我局还将进一步跟踪修订申请,力争落实到位。
2、起草出台《湘西州非遗档案管理办法》、《湘西州非遗记录技术标准》、《湘西州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虽然我州已公布关于非遗保护与文化生态区建设相关政策文件20余个,但具有操作性和执行力的文件并不多,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紧扣工作需要,起草制订一批实际操作规范性文件,确保政策红利落实到位。
五、合理利用非遗资源,推动文旅行融合发展
1、挖掘推出一批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举办非遗研学游、体验游。在今年湘鄂赣皖四省联展上,我州隆重推出了神秘苗乡、土家探源两条精品非遗旅游线。推荐蜡的世界等17家非遗传习所、相关企业申报省级研学基地。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非遗资源优势,做好点、线、面工作,用非遗精品旅游线串联起重点传习阵地,带动全面发展。
2、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鼓励进行非遗文艺、文创设计。通过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平台,借助国内知名大企业力量,举办设计师传承对话活动、非遗创新创意运动,研发设计一批具有湘西地域特色与民族特性的非遗产品,用传统非遗技艺点亮现代时尚生活。
3、充分运用网络媒体作用,带动非遗就业工坊,协助搭建非遗营销平台。与京东、淘宝、飞艺宝等网络平台合作,积极组织工坊与传承人参与“非遗购物节”。培训传承人使用抖音等媒体平台,宣传推介自身技艺与产品。重点支持10个非遗就业工坊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协助他们通过对话、展会、研培活动沟通起自己的销售渠道。同时,对妇女创业就业按照文件给予吸纳人员资金补助。
六、将非遗保护融入国民教育,做好非遗的传播普及
我州现有2所全国传承人群研修计划院校,9所省级非遗传承学校和实践基地,35所州级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吉大师院幼师专业对口招生少数民族考生,湘西职业技术学院设有民族文化方向定岗生招生指标,吉首大学设有非遗方向研究生。同时,湘西职业技术学院专设有西藏班,吉首大学专设有新疆班。2019年,州委宣传部牵头进行了非遗进校园
“六个一”评选表彰。连续两年举办了非遗进校园成果展。今年,我们与教体部门联合开展了第二批非遗进校园示范校推荐评审,召开了非遗进校园工作现场会。下一步,我们将在师资培训、教材编撰、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优化配置,做好非遗的普及教育工作。
签发人:向汝莲
经办人:向靖
联系电话:15807438299
湘西自治州文化旅游广电局
2021年9月2日